考核是“風向標”,也是“競技場”。江蘇蘇州市連續12年開展人才科技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2019年調整為人才科技工作評價監測),通過發揮精準考核“指揮棒”作用,破解人才考核“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三大難題,充分調動縣區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全市形成了人才工作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良好發展生態。
優化考核標準,讓“考什么”更加精準。為了科學反映各地每年的人才工作實效,蘇州市精準科學設置評價指標,采用全量化指標體系,堅持用數據說話,且指標全部采用“當年數”,年年歸零再出發,避免先進地區“吃老本”。同時,對考核進一步刪繁就簡,評價指標從42項精簡為30項,評價內容更加聚焦,結合人才科技工作年度重點,靈活調整設置指標,如為引導各地重視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培育,新增“獨角獸”培育企業、瞪羚計劃企業入庫數指標。在采取千分制不變的情況下,通盤考慮指標重要性、監測精準度、對推動工作的引導性等因素,分為6%、4%、2%、1%四個層次,相應調整相關指標權重,對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省級重大人才工程、高新技術企業數等關鍵指標加大考核權重,實現動態科學引導,體現精準導向。
深化考核方式,讓“怎么考”更加科學。人才競爭異常激烈,必須打破“干好干壞一個樣”,用各地的比較優勢鑄就蘇州的整體優勢。為了既保持先進地區向上的沖勁,又調動后進地區追趕的積極性,蘇州市充分考慮先進地區基數大、增長慢,后進地區體量小、進步快的實際,在評價監測中設置先進指數和進步指數,先進指數根據各指標當年度實際完成情況計算,反映各地人才科技工作的領先程度;進步指數根據各指標比上年增減情況計算,反映各地人才科技工作的進步程度。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昆山、張家港等十個縣區你追我趕,呈現“十虎競蘇州”的生動活躍局面。以蘇州高新區和昆山為例,作為人才、科技創新資源相對豐富的傳統優勢板塊,兩地在近年來的先進指數排名中已經形成了競相追逐、競爭膠著的態勢,在互相追趕中推動人才科技工作逐年上升,也對先進地區蘇州工業園區形成“追兵”壓力。同時,進步指數也給了更多縣區展現特色優勢的機會,如吳江區2020年在人才科技工作中全面發力,特別是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省級重大人才工程等關鍵指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明顯增長,躍升至當年度進步指數排名榜首。
強化結果運用,讓“如何用”更加高效??己私Y果運用得“擲地有聲”,更能考出人才工作的“精氣神”、干事創業的“加速度”。根據考核得分情況,差額評定“先進地區”和“創新進步地區”,以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發文表彰,并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從而鼓勵先進、鞭策落后,讓獲得表彰的地區更有榮譽感、顯示度,讓重視人才工作的領導干部更有動力、更添活力,讓落實黨管人才責任不到位的領導干部更有壓力、更具緊迫感。同時,39家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人才工作全部納入黨建考核,更加強化行業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如市科技局聚焦集聚頂尖人才,持續加強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發布全球科技人才地圖,2022年新立項3個頂尖團隊、8個重大創新團隊。市市場監管局吸收其他市級部門人才政策“引進+培養”實踐經驗,修訂完善姑蘇知識產權人才政策,新增培養類別,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人才考核凝聚起更強“向心力”,推動蘇州人才工作更好賦能支撐高質量發展。
?。ㄌK才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