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才工作
蘇州:聚集博士后創新人才
發布時間:2023-01-0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點擊    

  博士后作為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生力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9年首家博士后工作站設立以來,蘇州市大力開展博士后工作,不斷健全完善政策、服務、平臺“三位一體”支撐體系,博士后載體建設不斷推進、博士后集聚規??焖僭鲩L、博士后科研成效不斷顯現,形成了以人才帶動創新,以創新帶動發展,以發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環。

 

  加強載體建設,賦能創新集群

 

  常熟開關制造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于2002年設立,是常熟市第一家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建站至今,公司已引進16名博士后開展行業前沿理論與核心技術研究,形成了“儲備一批、研究一批、開發一批”的新技術研發格局。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管瑞良說:“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的設立吸引了一批優秀人才,加快了研發進度,基本上1至2年就能完成新產品的開發、上市?!?/span>

 

  其中,西安交通大學劉洪武博士進站后,主持完成了博士后科研項目“開斷電弧行為的關鍵問題研究”。出站后,他留在公司負責現代電器設計方法研究、電弧和電接觸理論研究和新產品關鍵技術的預研工作。通過博士后工作站平臺,公司還引進了合作高校的1名博士、3名碩士,自主培養了2名博士、2名碩士。

 

  經過20多年發展,博士后載體已成為蘇州集聚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平臺,其作用主要體現在科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人才培養作用充分發揮,科研成果轉化成效顯著三個方面。截至目前,在站博士后共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8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91項,獲批省部級以上獎項256個,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364個,省博士后科研資助計劃321個;累計有262名博士后入選省“雙創博士”計劃,4名博士后獲評省突出貢獻專家,1名博士后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名博士后入選中國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1名博士后獲第三屆“杰出工程師獎”;博士后共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4079個,獲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1916個。據不完全統計,博士后科研項目產出的直接、間接經濟效益分別達97.08億元和103.33億元。

 

  截至目前,蘇州共建有省級以上博士后工作站點495個,其中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287個,累計招收企業博士后1848人。全市企業類博士后工作站點數量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招收博士后數量居全省第一。

 

  優化生態環境,吸引創新人才

 

  2017年,蘇州出臺了《關于推進企業博士后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試行),對批準設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創新基地分別給予60萬元和20萬元的建站資助,對新進站博士后給予兩年12萬元的生活補貼,對獲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的項目給予2—5萬元的配套,對出站后留蘇企業創新創業的博士后給予30萬元的安家補貼。2022年7月出臺的《蘇州市支持青年人才發展若干措施》中,將到蘇州企業創新創業的流動站出站博士后也納入了安家補貼的范疇。從博士后政策實施以來,全市各級財政下撥的博士后工作資助總額超億元,很好地調動了企業建站、引進博士后的積極性。

 

  2022年,全市共有64人成功入選首批江蘇省“卓越博士后計劃”,占全省企業博士后入選人數的近三成。此次入選省“卓越博士后計劃”的博士后謝苗表示,自己來蘇州后,享受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現住在高鐵新城高端人才公寓,很喜歡這里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蘇州為科研工作提供了非常優越的平臺和活躍的創新環境,也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和行業內專家面對面學習,提升自我?!敝袊┦亢罂茖W基金第72批面上資助一等資助獲得者楊紅超說,自己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工作和生活了近九年的地方。楊紅超于2022年進入蘇州工業園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直致力于近紅外二區熒光影像探針的開發及其應用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課題受到研究所和蘇州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江蘇省“雙創博士”計劃,以及中國博士后面上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2022年,全市共有16名企業博士后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72批面上資助,占全省企業博士后入選人數的近五分之一,其中一等資助2人,占全國的十分之一。

 

  在優質生態環境的吸引下,目前蘇州已累計招收企業博士后1849人,出站835人,留蘇385人。

 

  改革培養機制,創新發展模式

 

  近年來,市人社部門不斷探索博士后“飛地”建設,繼蘇州首個博士后“飛地”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海外博士后創新中心落戶東京后,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在滬合作建設博士后聯合工作站,把招賢納士的陣地延伸到高校門口。同時,鼓勵各縣級市(區)利用中新、中德、中日、海峽兩岸等合作基礎,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等融合發展的契機,在國內外科教資源集中的地區與高校院所、國際創客育成中心等載體,合作建設博士后“飛地”。

 

  與此同時,工業園區為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在第十四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現場發布了《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產業創新集群博士后聯合中心建設方案》,成立了全省首家生物醫藥創新集群博士后聯合中心。根據建設方案,將采用“聯合招收、聯合培養、聯合攻關”三種協同共建方式,圍繞不同產業成立創新集群博士后聯合中心,通過“1+N”的組織架構,加速博士后人才集聚。此外,高新區舉辦了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優先推薦獲獎項目與轄區博士后工作站設站單位對接,打通大賽獲獎項目“直通”高新區領軍人才計劃面試的綠色通道。

 

  2021年11月,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為全國首家跨區域博士后工作站,將探索長三角一體化企業博士后工作聯絡新機制,實現區域博士后工作站人才、信息、技術共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高層次青年人才蓄水池。

 

  如今,蘇州博士后工作已經形成了以人才帶動創新,以創新促進發展,以發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環。市人社局副局長夏永華介紹:“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全市重點產業創新集群建設,重點聚焦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主導產業,推進博士后工作載體建設,開展區域一體化博士后人才協作,深化博士后工作校地戰略合作,政策提優、服務提升,實施博士后集聚計劃和留蘇計劃,努力實現5年內引進不少于2000名優秀博士后,完成不少于2000個高水平博士后科研項目的目標?!?/span>


 ?。ㄌK仁軒)




成人无码大片软件